新闻中心

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信息» 第四届京津建筑类高校研究生交流活动顺利进行

第四届京津建筑类高校研究生交流活动顺利进行


    4月18日第四届京津建筑类高校研究生交流活动在北京建筑大学西城校区第三阶梯教室如期举行。本次活动由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主办,院研究生会承办,参与院校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天津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建筑大学,活动的主题是城市记忆与生活。本次活动的嘉宾有北京建筑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方体空间工作室主持建筑师王昀和维思平建筑设计创始人之一、主设计师、董事、中国“行走城市”之父、全经联实战商学院讲师、中国保障委专家陈凌老师。

 
 

1:王昀老师激情演讲

    上午主要是嘉宾的发言。9:00同学们、各校代表和嘉宾陆续入场,9:20由王昀教授发言引导大家进入我们今天的主题,他主要回忆了自己儿时的环境、生活以及这些对他个人的影响,并强调每个人的记忆是不同的,最后提出建筑师在营造的记忆是否为大众所需的问题。之后由中装教育机构讲述了一些职业规划和出国留学的信息。10:00由陈凌老师为大家带来关于他以及“行走城市”理念的精彩讲演。他以自己儿时的生活变化为线索指出交通工具的变化带来的城市变化,接着提出“行走城市”的理念,即把各功能空间的分隔控制在步行能达到的范围,让居民真正的喜爱这个城市,之后展示了维思平的一些设计案例充分说明“行走城市”的优点及可行性。最后一些同学就城市问题与陈老师展开讨论,现场气氛活跃。最终到12:00结束讲演。

 
 

2:陈凌老师与学生的对话、讨论

    下午主要是各校代表的讲演及同学们的自由讨论。13:30同学们和代表们陆续入场,13:45开始讲演,首先是来自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医疗建筑方向的孙轶男同学发言,她的主题是断裂的城市记忆。主要以家乡吉林省白山市为例,解说城市的结构和记忆,指出大多数居民乐于搬进更好生活条件的住房,却发现曾经的美好找不到了,这是因为什么出了问题?并就此展开讨论。之后是来自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乡规划学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方向博士研究生边兰春的讲演,他的主题是北京旧城历史街区居住改善中的社会空间重构。主要结合他曾参与的北京市西城区“十二.五”期间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与发展规划北京阜景文化旅游街发展规划对北京历史街区院落的改造提出不同可能性,同时例举了他曾调查的雨儿胡同29号等14个典型院落。第三个发言的是来自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方向的高原和何伟两位同学,他们的主题是雨水的记忆,主要介绍了他们正在研究的海绵城市,并以辽化市为例阐述了海绵城市的理论支持及可行性。第四个讲演的是来自北京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房地产、土地利用规划方向的研究生梁湉湉,她的主题是解构城市,主要以自己在日本旅行的经历为线索,阐释了城市文脉、独特性,强调人的主动性以及在建设规划时应该以人为本、注重使用者的看法。最后发言的是来自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博士研究生同时也是中央美术学院文化城市研究所成员的郭龙同学,他的主题是城市.记忆与生活,主要对记忆的各层面进行分析解说,并将此溶于城市生活中。在各代表发言结束后,各院校各专业的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到17:00本次活动圆满结束,同学们在恋恋不舍中互相道别,相约下界京津建筑类高校研究生交流活动。

 
 

3:嘉宾与各院校代表合影


   

4:各院校代表的激情讲演—按讲演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