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信息» 北京建筑大学2022年六校联合城市设计工作营答辩会圆满落幕

北京建筑大学2022年六校联合城市设计工作营答辩会圆满落幕

       11月18日晚,作为“2022(第六届)北京国际城市设计大会”的重要平行学术活动,由中国建筑学会城市设计分会、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西城分局、北京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联合主办的“北京建筑大学2022年六校联合城市设计工作营”答辩会,在西城区赵登禹路42号北京老城保护更新基地线下和腾讯会议同步举行。



线上答辩会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陈朝晖,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西城分局副局长龚钊,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东南大学王建国教授,北京建筑大学校长、北京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张大玉教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特聘院长张杰教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北建大设计中心主任、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胡越教授,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执行院长穆钧教授、副院长李春青教授,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蒙小英教授参加了会议,同时还包括参加工作营的北京六校(按各高校名称拼音字母排序)的师生,有北方工业大学指导教师胡燕副教授,北京工业大学指导教师马童老师,北京建筑大学指导教师欧阳文教授、商谦老师、甘振坤老师、贾园老师,北京林业大学指导教师郑小东教授,清华大学指导教师王辉教授,中央美术学院指导教师虞大鹏教授,以及30余位参营学生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了答辩会活动,会议由我校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执行院长穆钧主持。



线上线下同步会场



线上线下同步会场



   陈朝晖副区长



王建国院士



张大玉校长

 

首先,张大玉校长代表学校向莅临答辩会的政府领导、评委嘉宾、指导老师及参营同学表示热烈欢迎,并指出工作营的成功举办,首先感谢西城区政府领导支持的设计选题,使工作营可以为首都建设贡献力量。同时也得益于兄弟高校之间的大力支持,更离不开王建国院士与崔愷院士的悉心指导;由于疫情的影响,今年的老师和同学们克服了很多困难,进行深入思考,提出自己的独创性方案,对大家取得的丰硕成果表示祝贺。

然后是进入答辩环节。答辩会采用抽签的方式确定了各校团队的答辩顺序。在汇报环节中,北京工业大学团队以“重塑后堂,续织文脉”为题,引入“后堂”理念,通过对周边环境的分析,推导建筑形态的生成。清华大学团队以“玲珑市街,琉璃合院”为题,通过历史脉络的分析,制定自上而下的更新策略,探讨新型城市多元人群活动下的多合院体系设计。北京林业大学团队以“瓦浪如海”为题展开设计,强化天桥与建筑的连接,营造趣味性和诗意性的游园空间。北京建筑大学团队以“织补城市,重塑活力”为题,呼应历史街区尺度,织补城市肌理,依据城市发展与居民日常需求,植入复合功能。北方工业大学团队以“共享·共生·共创 琉璃印象·画卷”为题,从联系道路、新型业态、共享空间三方面策略入手,设计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中央美术学院团队则以“隐于市,市于隐”为题,以建筑公共性为线索,探讨了与市井活动场景相结合的文化市集设计。与会评委专家老师对各校的成果进行了精彩的点评。



















工作营答辩内容

汇报结束后,王建国院士对工作营答辩会进行了总结,他表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各校师生做出这么好的成果十分不易。选题针对一个特定的历史环境,通过城市设计的方法,传承文化、激活空间,具有深度研讨的价值。每个学校的方案都各有千秋,通过独特的视角及不同的侧重点,表达自己的思考,完成了精彩的设计。

最后,陈朝晖副区长表达了对工作营师生的由衷感谢,强调琉璃厂作为北京未来重点复兴的商圈,同学们的设计以及嘉宾的点评,将对政府面对该项目的真实决策产生积极影响,欢迎老师和同学们以观摩团的身份,参与到后续的项目实施过程中。最后,陈朝晖副区长为线下参会的指导教师代表颁发聘书,线上线下参会人员合影留念,北京建筑大学2022年六校联合城市设计工作营圆满落幕。设计成果将在北京市西城区赵登禹路42号北京老城保护更新基地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展览,欢迎各校师生可以前往观摩交流。

本次“北京建筑大学2022年六校联合城市设计工作营”选取北京首都功能核心区的重要地块,进行了老城更新的城市设计研究,展现产学研、科教融合的人才培养特色,也是我校提出的北京市三大重要规划进课堂的改革践行,同时为首都各高校充分交流城市设计和建筑类设计人才培养提供了平台。相信通过历年的城市工作营活动,一定能够为首都规划建设的高品质发展提供重要助力。



陈朝晖副区长为领衔指导教师颁发聘书



陈朝晖副区长为指导教师颁发聘书



参会领导和师生合影







工作营在赵登禹路42号院的成果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