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首页大图» 【迎校庆·筑辉煌】“开放建筑国际工作营”在我校开幕

【迎校庆·筑辉煌】“开放建筑国际工作营”在我校开幕

  2016年10月12日下午,作为建筑学院庆祝学校8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之一的“开放建筑国际工作营”的开营仪式和首场报告在北京建筑大学西城校区第三阶梯教室举行。副校长兼建筑学院院长张大玉、美国波尔州立大学名誉教授、Infill Systerm US LLC公司董事长史蒂芬·肯德尔、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执行总建筑师刘东卫和高级研究员伍止超、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张路峰以及建筑学院指导教师及同学们出席了本次活动。开幕式由建筑学院副院长丁奇教授主持。

  副校长张大玉在致辞中,首先代表学校和建筑学院对参加工作营的各位嘉宾表示欢迎和感谢。他讲到,这次工作营既是建筑学院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80年校庆期间的系列活动之一,工作营是建筑设计教学的一种师生互动交流的教学形式,本次工作营以开放建筑为主题,非常符合国家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对开放建筑推广力度的不断加大,学习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从而优化和完善我国适应性住宅和住宅产业化的设计标准和政策举措等,是提高我国住宅产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本次开放建筑国际工作营邀请国际、国内在开放建筑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与我校教师共同组成指导教师团队,将为同学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与了解开放建筑设计理念与实践的平台,希望同学们珍惜机会,积极参与,勤于思考,通过集中训练,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执行总建筑师、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刘东卫在致辞中,从两个方面讲述了什么是开放建筑和为什么要做开放建筑。一方面,开放建筑从上个世纪由清华大学从荷兰引进国内至今,已经成为了一个十分具有发展远景的行业。他强调,开放建筑事实上是“面向未来的一个广义开放的建筑学”,从方法论、居住论、设计论到建筑理论、技术理论乃至可持续发展理论,这些都属于这一学术领域的研究范围,这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的面向未来的建筑学问。另一方面,他就为什么要做开放性建筑这一问题结合浙江危房倒塌的例子强调作为开放建筑的研究人员,我们所能为国家做的,就是通过产业角度、技术角度和可持续发展角度为老百姓建造出更加牢固的、持久的适应性住宅。最后,他也表示作为本次工作营的指导教师之一将尽全力投入工作营的指导工作。

  开幕式之后,由特邀嘉宾史蒂芬·肯德尔教授做题为“走向国际舞台的开放建筑”的学术报告。史蒂芬·肯德尔教授阅历与执教经验颇为丰富,是国际上公认的建筑学学者、专家。史蒂芬·肯德尔首先指出“开放建筑”这一概念的提出主要是为了指导并用于建筑实践当中,并非纯粹的理论指导方法。他通过对OB(Opening  Building的简称)的学习,改变了一开始对于建筑的看法,即建筑不仅仅是房子一样客观的实物,它更是与人和社会有着广泛而深刻联系的存在。教授然后向大家讲解了自己对于OB的思考过程,解读到在建筑学变化的过程中其不变的内涵,即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世界一直在变”。要学会将这种理念运用到建筑学领域中,这是当代建筑学的独特任务。教授在报告中精彩地介绍了“支撑体—填充体”(SI)体系的研究和实践。

  中国科学院大学张路峰教授对史蒂芬·肯德尔教授的发言进行解读。他讲道,OB这个概念所包含的理念并不是才提出来的,早在上世纪70、80年代就已经提出了,它和荷兰SAR体系存在着很多联系,但是相比而言SAR体系更为技术性。国内早期的OB研究者和实践者以东南大学鲍家声老师为代表的对该理念进行了大量的解读与研究,其成果在国内OB研究领域具有深远意义。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存在着长寿命和短寿命,也就是有着不变的部分和可变的部分,而OB就是清晰地解释了这样的问题,并成为建筑实践的指导思想。

  首场报告结束后,肯德尔教授与师生们展开了积极的交流讨论,包括OB概念与建筑工业化、装配式建筑之间的区别与联系,infill(填充体)概念的局限性与适用性,OB理念与当代中国所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之间的联系等等相关内容。

  本次工作营活动将历时12天,同学们除了进行开放建筑的设计研究之外,还将参观住博会的“明日之家”和参加“2016北京·开放建筑发展与实践国际论坛”,从多种渠道获取知识和体验开放建筑的内涵,从而丰富与拓展自己的专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