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信息» 【古迹寻踪·肆】“古都风貌保护”志愿者服务团前往恭王府开展历史建筑调研

【古迹寻踪·肆】“古都风貌保护”志愿者服务团前往恭王府开展历史建筑调研

【编者按】北京作为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和860多年建都史,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保护古都北京的风貌,弘扬北京优秀的建筑文化,传承北京城市历史的文脉,是广大建院学子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建筑学院成立“古都风貌保护”志愿者服务团。在暑假期间,以北京西城区不同历史时期的12处代表性历史建筑为目标,开展古建筑摄影、文化故事挖掘、建筑细部记录等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

  “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北京什刹海西南角坐落着我国至今唯一保存最完整的清代王府恭王府,“月牙河绕宅如龙蟠,西山远望如虎踞”,盘踞北京水龙脉之上,东依前海,背靠后海,坐落于一条静谧悠长、绿柳荫荫的街巷之中,像是清政府的一部史书,被来往游人静静翻阅。  

  恭王府前半部是富丽堂皇的府邸,后半部为幽深秀丽的古典园林,总占地面积将近六万平方米。其府邸建筑庄重肃穆,尚朴去华,明廊通脊,气宇轩昂,仅次于帝王居住的宫室。府后的萃锦园则衔水环山,古树参天,曲廊亭榭,富丽天然;其间景致之变化无常,开合有致,实为中国园林建筑的典范。

  恭王府分中东西三路,每路由南自北都是以严格的中轴线贯穿着的多进四合院落组成,后为长160米的二层后罩楼。中路最主要的建筑是银安殿和嘉乐堂。银安殿为清代王府中路上的正殿,俗称银銮殿,是王府举行重大仪式和庆典的场所,绿色琉璃瓦屋顶气势恢宏,屋檐下金龙彩绘更添气派,内设屏风、宝座,尽显豪迈风范。而嘉乐堂主要作为王府的祭祀场所,内供有祖先、诸神等的牌位,以萨满教仪式为主。银安殿和嘉乐堂显示了中路的威严气派,同时也是亲王身份的体现。

  东路建筑以多福轩和乐道堂为经典。多福轩,一处典型的王府穿堂客厅,主要用于接待访客或前来回禀公事的下属,并兼做书房。顶棚的绘画图案是经过修复的原作,图案的名称叫《玉堂富贵》。“玉堂富贵”即玉兰、海棠、芙蓉、桂花四种花卉的谐音,寓意包括吉祥如意、飞黄腾达、多福多禄,色彩艳丽而不失清雅。 多福轩月台南侧有一个藤萝架,据说两株古藤已有两百多年历史,因此多福轩所在的院落也被称作藤萝院。

  多福轩北边的第四进院曾经是和珅的独子丰绅殷德的住地——乐道堂,恭王府中唯一仅存的清中期凤和玺彩画。乐道堂内凤和玺彩画画面完整,色彩鲜艳,金凤灿烂依旧。它的存在恰恰证明了和珅时期这里曾是公主的住地。

  西路建筑的以葆光室和锡晋斋为亮点,葆光室门额上至今仍悬挂着咸丰皇帝御笔题写的匾额“葆光室”。这是一处比多福轩更私人化的客厅,一般用来招待至亲好友。“葆光”出自《庄子·齐物论》,“葆”指隐蔽,“葆光”即隐蔽其光不使人知,比喻才智藏而不露。 

  穿过”葆光室”,“映入眼帘的是锡晋斋,原名“庆宜堂,据说是源于乾隆帝所赐“庆宜良辅”匾额。锡晋斋名字的由来,据说是恭亲王奕訢的孙子溥伟所起,意为珍藏了晋朝陆机的《平复帖》。

  此处殿堂高大气派,富丽堂皇,其内部装饰仿照紫禁城宁寿宫乐寿堂的样式盖了仙楼,外面看为一层,但实为两层,精巧异常,因用金丝楠木做隔扇,俗称“楠木房”,地平铺紫禁城所用的花斑子母石,是王府中价值最高的建筑物。

  在恭王府府邸的最深处,有一座两层的后罩楼。顾名思义,后罩楼就是托罩整座府邸的建筑。恭王府后罩楼长160余米,面阔约50间,整个建筑共108间房,俗称“九十九间半”,一说是取道教的“届满即盈”之意,另一说是取紫禁城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房的尾数。如此规模的后罩楼,在清代王府中仅此一例,因而被称为恭王府“三绝”之一。

  后罩楼后檐墙上,上下两层房间各开一窗,其中,一层的窗户全部为长方形;二层的窗户形式各异,四十几个窗户无一相同,称“什锦窗”。什锦窗以砖雕的工艺构筑,形成了建筑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不仅缓和了清一色的灰砖建筑带给人的压抑感,同时较好地实现了府邸和花园的过度。

  恭王府花园,又名萃锦园,建于1777年,据考证是在明代旧园上重修的。全园占地面积2.8万平方米,有古建筑31处。恭亲王为重建花园调集百名能工巧匠,增置山石林木,彩画斑斓,融江南园林艺术与北方建筑格局为一体,汇西洋建筑及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为一园,建成后曾为京师百座王府之冠,是北京现存王府园林艺术的精华所在,堪称“什刹海的明珠”。其园中的西洋门、御书“福”字碑、室内大戏楼并称恭王府“三绝”。某些红学家认为此园可能是曹雪芹笔下《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原型。

  园中设计最为独到之处的是独乐峰前的“福池”;蝠池——形如蝙蝠状的水池。池周围种有榆树,其果实榆钱飘落池钟时,被寓意为福财满地,吉祥富裕。另:蝙蝠,取“蝠”字,意寓“福”意;取蝙蝠形状,也寓意相同。福池上原有渡鹤桥。载滢诗《补题邸园二十景》称“长桥卧波,四顾浩如。”三合院主体建筑安善堂为面阔五间带前后抱厦的建筑。安善堂东西出抄手廊,廊折面向南,成东西两厢。东厢名:明道堂。西厢名:棣华轩。“棣华”意含兄弟情谊。奕?与咸丰皇帝年轻时曾共创枪法和刀法,道光皇帝专此命名“棣华协力”“宝锷宣威”,意为兄弟合力,共扶江山。

  过安善堂,进入第二进院落。此院落是一个四合院。正前方是高耸一石山名滴翠岩。山系太湖石构。山上一厅,面阔三间,名曰:绿天小隐。厅前有一台,曰:邀月台。中秋望月,此景堪称第一。厅东西接廊,转而南下,续第一进曲廊。中接东西两厢,东曰:韵花簃。簃即为堂边小屋。在苏州网师园有殿春簃,表示晚春之屋。韵花簃即是看花听曲之屋。滴翠岩下,有石洞,名:秘云。内嵌康熙手书“福”字石刻。秘云洞有水流出,在滴翠岩前积成一湾。昔日,恭亲王之子载滢有道:“岩以太湖石为之,叠壁谺谺,不可具状。复凿池其下,每风幽山静,暮雨初来,则藓迹云根,空翠欲滴,吟啸徘徊,觉世俗尘气为之一息。”

  相传,孝庄皇太后在六十大寿之前忽然生了重病。康熙帝效仿古人为祖母请福续寿,在沐浴斋戒了三天之后,一气呵成了这幅绝世的珍品,还加盖了“康熙御笔之宝”印玺,意思是“鸿运当头、福星高照,镇天下所有妖邪”。孝庄皇太后收到这份大礼后不久,就恢复了健康。她特意让工匠将这个福字刻为石碑,成了皇家的宝贝。而且康熙一生很少题字的,有“康熙一字值千金”的说法。所以这个福字被称为“天下第一福”。

  康熙御笔的这个“福”字,蕴含着无穷奥妙和无限祝福。其字形窄而狭长,民间称之“长瘦(寿)福”。此福字右半部正好是王羲之《兰亭序》中“寿”字的写法,成为现存历代墨宝中惟一把福、寿写在一起的福字,被民间称为“福中有寿,福寿双全”。更让人叫绝的是,此福与民间称作“衣禄全、一口田”的福字截然不同,其间包括了多个汉字。右上角的笔画像“多”,下边为“田”,左半边似“子”和“才”字,右半边又像“寿”字,整个福字可分解为“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是古往今来独一无二的五福合一的福字。其中的“田”字尚未封口,因此是鸿福无边、无边之福。

  至于福字碑是怎么来到恭王府的,至今仍是一桩悬案。福字碑藏身在滴翠岩下的秘云洞,这里是恭王府花园的龙脉所在。据说当年嘉庆查抄和珅府时,想把这个福字移到皇宫,但是和珅设计巧妙,动福字就动龙脉,这是皇帝最忌讳的,大怒之下,下令将假山封死,从此,康熙墨宝福字就在史书中消失了。1962年周恩来总理在恭王府视察时,发现滴翠岩的石岩造型酷似“二龙戏珠”,依据“遇龙必有皇家之物”的说法,让工作人员仔细查找并掘开被封堵200多年的秘云洞,使福字碑重见天日。

  全园的景中之景便是邀月台,站其上,俯其园,使人联想起《红楼梦》第七十六回中,史湘云对景色的逼真描写:“这山上(凸碧堂)赏月虽好,总不及近水赏月更妙。你知道这山坡底下就是池沿,山凹里近水一个所在,就是凹晶,可知当日盖这园子,就有学问,这山之高处,就是凸晶,山之低洼处,就叫凹晶……这两处,一上一下,一明一暗,一高一曲,一山一水,就是特因玩月而设此地,有爱那山高月小的,便往这里来;有爱那皓月清波的,便往那里去”。顺着史湘云当年指点的山涧登道,下到“凹晶”处看时,果然使人会联想起曹雪芹所描绘的一番情景,“只见天上一轮皓月,池中一个月影,上下争辉,如同置身于晶宫殿室之内,微风一过,粼粼然皱碧叠纹,真令人神清气爽”。身临其景,确有心旷神怡之感。

  东路的又一建筑奇观——恭王府花园大戏楼,在清廷档案中,戏楼均称为“大戏房”。恭王府大戏楼,高大宏伟,气势不凡。其建筑形式采用三卷勾连搭全封闭式结构,室内的墙上,梁楹上彩绘这魅力的藤萝枝蔓和紫花,与外面的藤萝架内外呼应。站在大戏楼上,昔日繁华的唱戏景象浮现在眼前,繁华尽逝,一切灰飞烟灭,戏楼也是徒增怀旧情怀而已。

  历史变迁,世事变幻。恭王府默默诉说着百年来的兴衰。这一栋栋建筑,见证了一个人的起起落落,见证了一个家族的兴衰,见证了一个王朝的繁荣与落寞,也见证了北京城这几百年的变化与发展。几易其主,宦海沉浮,更多的是辛酸与悲苦。而如今,我们徜徉在王府花园,沉浸在当年的繁华之中,曲水流觞,不亦乐乎?然而,朝代终究是过眼云烟,恭王府很快成为了大清遗梦。如今,无数的人们来到这里,想要窥探这座建筑所承载的历史与文化,殊不知自己也将留在它的记忆里被后人窥探。我们对它所做的一切,都会被它铭记。所以,保护历史遗迹,不仅是对建筑本身的尊重,更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一种对未来的态度。我们希望那些宏伟的建筑,精美的彩画,精致的营造技艺能够最完美的保留下来,继续向世人展示北京的古都风貌与文化魅力。

  一座恭王府,一场大清梦。一梦百年,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