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信息» 建筑学院丁光辉副教授连续在国际建筑学顶级期刊发表论文

建筑学院丁光辉副教授连续在国际建筑学顶级期刊发表论文

近日,北京建筑大学建筑系青年教师丁光辉副教授以唯一作者身份在国际建筑学顶级期刊The Journal of Architecture(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旗下标志性刊物)和Histories of Post-War Architecture(由知名学者Hélène Jannière和Paolo Scrivano主编的国际建筑评论专刊)发表两篇高水平原创论文,这也是我校建筑学学者首次在这类期刊上发表学术文章,是我校建筑理论与评论研究的最新成果之一。

第一篇论文Embodied ‘emancipation’: architects, technocrats, and the shaping of the Canton Fair in 1970s China (再现“解放”:建筑师、专业干部和1970年代中国的广交会建筑),研究了在20世纪70年代,岭南建筑师与技术官员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塑造了当时中国重大建筑基础设施建设的典范——广州广交会展览馆和系列酒店建筑。论文指出,广州外贸工程项目体现了多种形式的解放——它既是社会、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变化的被动产物,又是进一步促进物质空间、个人感知和思想解放的积极工具。这种解放揭示了进步建筑师和开明技术官员之间富有成效的、相互尊重的合作,展现了尊重建筑学专业知识的重要性。





第二篇论文Constructing a Constellation of Architecture Criticism in 1980s China: Zeng Zhaofen and a Tale of Two Journals (构建中国建筑批评的“星丛”:曾昭奋、《建筑师》和《世界建筑》的双刊记),探讨了清华大学建筑评论家曾昭奋先生(1938-2020)与建筑期刊《建筑师》和《世界建筑》的互动,以及这种学术互动带给中国建筑界的关键影响。曾昭奋的评论通过并列多个文本、不同建筑师的作品和思想,并呈现出连贯性立场——他和上述专业期刊试图重建被压抑的现代主义话语。





有关当代中国建筑理论与评论的研究属于冷门方向,由于其基础学科属性,难以直接服务于设计实践,长期不受学界和业界的支持和重视,在国际建筑界声音微弱,难以形成中国建筑文化的话语权。丁光辉副教授在这一领域潜心治学,在缺乏资助的情况下,坚持自主选题、自费调研、查阅档案、开展访谈、论文撰写、语言打磨等工作,在过去的六年间,先后在国际知名学术出版社罗特里奇出版英文专著一部A History of Design Institutes in China: From Mao to Market (Routledge, 2018,与薛求理合著,扩展中文版《中国设计院:价值与挑战》,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预计年底出版)。在《建筑师》《时代建筑》《新建筑》《世界建筑》、Architecture and Culture, Architectural Research Quarterly, Journal of Architecture,Habitat International, Histories of Post-War Architecture, ARENA 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Research, Domus等国内外重要建筑学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是北京建筑大学打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建筑学科代表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