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信息» BUCEA数字化建造系列(1)陶土3D打印工作坊圆满结束

BUCEA数字化建造系列(1)陶土3D打印工作坊圆满结束



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国际联合设计工作营系列》

2021课题2:BUCEA数字化建造系列(1)——陶土3D打印工作坊

2021年7月27日至28日,我校建筑学院开展了“数字化建造系列(1)——陶土3D打印工作坊”。此次工作营由北京建筑大学、昆士兰大学和香港大学联合主办,由BUCEA数字化建造系列活动组织方郝石盟老师、徐跃家老师、刘少瑜老师、罗丹老师和刘洁老师组织开展,由朱冠奇博士和刘国刚博士担任主讲导师,由金秋野常务副院长、李春青教授和穆钧教授担任指导顾问,我院10名本科生参与其中,进行了为期2天的交流学习。


本次工作营主要探讨陶土数字化3D打印技术及其所能形成的形态设计结果,同学们对陶土3D打印、数字化建造以及参数化设计方法都有了更多更深地了解,并对今后的智慧建筑与城市的设计奠定基础。

        7月27日上午,工作营顺利开营,朱冠奇博士首先进行了“传统陶土工艺研究”和“陶土3D打印的应用”的讲解,结合图片和视频分别介绍了手工陶泥作品和陶土3D打印作品的制作方式及过程,并对两者的成果进行了对比与说明。接着朱冠奇博士进行了grasshopper的软件操作逻辑和操作方法的讲解,引用多个案例进行分析,结合问答互动及实际操作,讲解细致,使同学们开拓视野,收获甚多。随后,郝石盟老师、朱冠奇博士和刘国刚博士带领同学们参观了陶土3D打印实验室,并对实验室的使用注意事项进行了说明,为同学们日后使用实验室提供了安全保障。

7月27日下午,朱冠奇博士首先以两个grasshopper瓶子模型为例,对电池组及曲线函数的操作方法进行了讲解,表示通过grasshopper中的参数控制瓶的高度,瓶身整体的大小,瓶的开口形式、整体形状以及纹理等,并指导同学们调整参数,形成不同的瓶子形态。然后朱冠奇博士对模型的存储方式及格式调整进行了演示。随后,郝石盟老师、朱冠奇博士和刘国刚博士带领同学们移步实验室,以同学们制作的模型为例,对陶土3D打印机器的操作方式进行了现场演示。




 7月28日,同学们分批进行已有模型的3D打印和新的模型构思的工作。刘国刚博士在实验室进行实际打印过程中的技术指导与安全保障,朱冠奇博士在研讨室对同学们进行疑问的解答以及设计方案的指导。傍晚时分,结营仪式顺利举行,穆均教授、郝石盟老师、徐跃家老师和任中琦老师为同学们颁发结营证书。

为期2天的工作营取得圆满成功。在这期间,同学们对陶土3D打印有了系统的了解,对数字化建造有了更多的了解,并掌握了一定的参数化设计方法,收获颇丰,硕果累累,取得了良好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