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信息» “健康环境设计与研究中心”一直在行动

“健康环境设计与研究中心”一直在行动


“健康环境设计研究中心”(Center for Health Environments Research & Design, CHERD)团队,为响应国家“健康中国”政策号召,面向老龄化社会需求,立足首都,汇聚了建筑学院健康环境设计研究领域的优秀人才,以“健康城市”、“医疗建筑”、“老年住宅与养老设施”为主要研究方向组建而成,强调跨学科协作,致力于开展综合性科技攻关、解决关键共性技术难题、探索前瞻性基础研究。最初由建筑系6名在“健康城市”(李煜与刘平浩老师)、“医疗建筑”(郝晓赛与李路阳老师)、“老年住宅与养老设施”(林文洁与李珊珊老师)领域深耕多年的教师组成,近日又喜迎主攻“心理健康与城市空间”方向的徐跃家老师加入。

团队综合实力强、积累成果丰富。例如,中心组建时已有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在研省部级(重点)研社科基金2项、在研省部级科技和教育项目4项、已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已出版两部健康城市领域的学术专著(李煜老师的《城市易致病空间理论》、刘平浩老师的《西方公共健身空间理论》)。此外,团队教学经验丰富,开设了健康环境设计研究领域的设计与理论课程,如医院建筑设计课题、养老设施设计、健康城市与建筑设计(国内首个)、老年人居住环境设计与研究等,广受学子欢迎。

2019年5月在建筑学院网站“官宣”正式成立至今,面对“健康中国”的建设重任,中心老师们急行军般的步伐一直没停下过。组队之后,除了互相交流学习和促进外,各类健康环境设计相关科研课题邀约也纷沓而至。他们都做了些什么?新冠肺炎疫情下,他们又在忙什么呢?


来看看他们在2019年一年内交出的成绩单:(1)共出版了3本学术著作,是郝晓赛老师所著的2本学术专著(《再造医院:医学社会学影响下的中国医院建筑》、《设计之外:从社会角度考量医疗建筑》)和1本译著(《建筑养成记:建成后纪实》)。(2)共获批1个国家级课题和4个省部级课题,分别是李珊珊老师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家庭全生命周期视角下百年住宅适应性能模块及指标体系研究》,和林文洁老师的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健康促进视角下的老年人宜居社区构建研究》;以及3个中国建筑教育协会教研课题(郝晓赛老师的《“通”而“专”—基于建筑学优势学科的医疗建筑课程体系优化研究》、李煜老师的《基于建筑学的城市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和刘平浩老师的《立足于北京建筑大学建筑学实验班一线教学的城市设计方向设计课程研究》)。(3)共发表期刊论文5篇,发表于《建筑技艺》、《世界建筑》和《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杂志。(4)承接了2个医院建筑研究项目,分别是北京市卫健委牵头的《北京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状况调研》和北京市医院后勤管理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北京市医疗机构卫生间环境设计调研》。(5)承办了1个大型学术论坛《2019年大健康建筑设计与研究高校联盟-医养建筑本土化设计学术论坛》。

与上述新增工作同时进行的,还有7个设计标准与规范编制工作。分别是郝晓赛老师参编的的《市医院建设标准》(已完成)、《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评价标准》(进行中)等,林文洁老师参编的《无障碍通用规范》、《城市介护型养老设施设计与评价标准》和《适老化居住空间与服务设施评价标准》,及李路阳老师参编的《医养结合设施建设标准》。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汹汹而来,席卷全球。疫情下,健康环境设计与研究中心的老师们发挥专长、助力抗疫工作。近期,郝晓赛老师参与了由相关政府部门牵头的既有医院改造设计研究工作,并针对民众关注的医院建筑设计,做了大量科普工作:应邀去一席进行了《什么是好的医疗建筑演讲》、在抖音直播进行了《建筑师眼中的“好医院”》讲座,参加北京城市广播题为《2020北京高招直播咨询—后疫情时代的热门专业:建筑学、土木工程》的高招咨询工作,应邀发表了《疫情先行军和中国医院建筑本土发展新契机》等数篇医院建筑设计研究的公众号推文,反响热烈。李煜老师应对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应邀向北京市委办公室提交内参,介绍健康影响评估(HIA)策略与方法。新发论文《防疫社区规划——平非结合的健康社区设计初探》《流行病视角下的健康街道设计评价体系初探》等,并在杂志公众号推送,引发热烈反响。应邀在中央美院做《流行病:一部社区规划的历史》讲座。

近日,健康环境设计与研究中心联合了校内外规划设计、景观园林、工程管理、交通工程和公共卫生等领域的最强专业力量,组成22人的研究团队,一起申报了“十四五”规划前期重大课题《“十四五”时期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推进健康通州建设的思路与措施研究》,致力于将理论研究应用于实践。新形势下,期待团队能在各方力量支持与帮扶下,继续为“健康中国”建设中贡献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