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信息» 建筑学院举办“建筑空间的艺术”学术讲座

建筑学院举办“建筑空间的艺术”学术讲座

  为了引导学生对过去的消费主义进行反思,畅想和构筑未来的消费艺术和模式。6月19日下午我校有幸邀请到刘少瑜教授和刘双阳助教由消费主义发展的理论分析入手,通过幻灯片和视频展示等教学手段对一系列案例进行了深入探讨和比较。在今天,消费的主要目的已不是商品与服务的使用价值,而是它所赋予的符号象征价值。不同类型的艺术商场则是这种“符号价值”的一种体现,也是对消费者精神关怀的回应。

  在开始前,讲座主持助理教授郝石盟为大家隆重介绍了本次讲座嘉宾,刘少瑜教授和刘双阳助教。刘少瑜教授,曾就读于伦敦大学巴特莱特建筑学院,硕士毕业于香港大学。目前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设计与环境学院建筑系担任副系主任。刘双阳助教毕业于折加波国立大学设计与环境学院建筑系研究生班,现任新加城国立大学环境与设计学院建筑系助理教师及研究员。

 

  

  (刘少瑜教授)

 

  首先刘少瑜教授简述了如今建筑中所需要的改变和建筑师应有的态度,当今我们对于建筑应关注于建筑的氛围创造、场所精神和空间美学,发现建筑中的故事。通过对建筑现象学和建筑发展的思考,刘少瑜教授就商场提出了新的看法,他举例了新加坡的商场有了很多其他的附属功能,如:图书馆、邮局等。消费者在其中不仅仅是物质消费,更能得到精神上的艺术满足。

 

  

  (刘双阳助教)

 

  之后刘双阳助教从现象学的角度讲述了该如何如何创造影响消费者的场所精神, 通过对消费者心理本源的反思,对人的主观体验和感受的重视,拥有体验式场景的艺术商场便就此诞生了。

  随后,刘双阳助教为我们列举了北京侨福芳草地和广州的K11两所艺术商场,并进行了比较,从芳草地到K11正是从艺术的消费到消费的艺术。相较于作为静止艺术载体的芳草地,K11本身就是艺术品,它是流动的艺术,沉浸式的空间体验,让消费的本身成为艺术行为,得到精神消费和满足。

  刘双阳助教也对未来的艺术商场提出了他们的想法,如将自然生态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将人群流线做成互动艺术等。

 

  

 

  最后,刘少瑜教授强调了当今我们应对艺术有所重视,不能让艺术成为一种工具,而应该是一种氛围。并就商场目前是否仅能作为消费空间的本质和同学老师们进行了探讨。

 

  

(郝石盟讲师)

  

  

  

(刘少瑜教授和老师同学们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