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信息» 建筑学院程艳春教学成果参加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2018)

建筑学院程艳春教学成果参加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2018)

  由建筑学院程艳春老师指导的,以2016级建筑实验班朱役、王逸品、乔大漠、褚尔潇等学生为成员的设计课题组成果参加世界重量级大地艺术展:日本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2018)。程艳春老师为建筑实验班编写并指导的设计课题能够入选该艺术节,将增强北京建筑大学的国际影响力,给建筑学院青年教师起了很好的模范作用。

组装现场

组装成型

作品展示—西城校区图书馆西侧

关于越后妻有大地艺术家

  三年一度的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始于2000年,今年举办第七届,是世界最大型的国际户外艺术节。 以农田作为舞台,艺术作为桥梁,连系人与自然,试图探讨地域文化的承传与发展,重振在现代化过程中日益衰颓老化的农业地区。全球有很多著名艺术家都对该活动的目的和巨大的舞台规模表示赞同,纷纷参与其中。如美国艺术家James Turrell,俄罗斯艺术家Ilya Kabakov和他的妻子Emilia,中国当代艺术家蔡国强以及法国当代艺术家Christian Boltanski等,今年参展的其他中国艺术家还有于冰、建筑师马岩松等。

                                                     大地艺术节-2018越后妻有年展中国发布会现场

  设计概念

  一丈四方:在观察极小世界的同时,看到极大的宇宙。

 

  一栋“建筑中的建筑”

  与传统茶室不同,设计师在方案设计上最大程度的避免了出现建筑构件,通过大小、位置不同的洞口实现了建筑语言里的门窗等功能,使得整体更抽象也更纯净。这个装置像宇宙中的一个细胞一样,成为了整体艺术群的一部分。同时,通过细长的洞口还可以欣赏到美术馆中心庭院里由艺术家Leandro Erlich创作的艺术作品。

  榫卯、装配化

  设计师利用传统的榫卯技术,不使用任何金属连接,单凭一种材料和构造方式便搭建出了一个可以移动的“小屋”。构件被切分成便于运输和安装的尺寸,拼接的肌理和材料的截面通过原始的方式表达出来。当“小屋”不再承担任何使用功能时,可以被拆除并加工成其它木质产品,实现了材料的可循环和再生使用。

  家具的扩大化、建筑的微缩化

  “小屋”是介于装置与建筑之间的暧昧存在,它既像一个扩大的家具,同时又像是一个拥有建筑特征的房子,这个特征和中国传统四合院建筑中的床是一样的。立方体的四个角被切掉,形成了窗和门洞,光线从不同方向进入空间,形成了一个光线的盒子。当人处于“小屋”内部,透过不同的洞口可以看到不同角度的天空与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