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学生工作» 学生活动» 以史为鉴·稽古振今——建筑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赴山东省调研学习近代建筑历史及保护

以史为鉴·稽古振今——建筑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赴山东省调研学习近代建筑历史及保护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考察近代建筑的历史价值和保护利用情况,时值中日甲午战争一百二十周年,8月中旬,我院十名学生由团总支书记康健老师带队组成的建筑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山东省威海、青岛两市进行了为期六天的考察学习,重温甲午战争的前后历史,评估历史建筑的风貌价值。
一、勿忘国殇,鉴往知来——追忆刘公岛
    8月12日,实践团来到了位于山东省威海市的刘公岛进行参观学习。跟随讲解员的脚步,队员们走进了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陈列馆。陈列馆分“序厅”、“甲午战前的中国和日本”、“甲午战争”、“深渊与抗争”、“尾厅”五部分进行展示。翔实的史料、客观的分析、生动的讲解使队员们得以更全面、更细致的了解一百二十年前发生在这里的历史。清政府的腐败令人扼腕,海军将士的奋勇令人唏嘘,普通百姓的抵抗令人叹惋。
    同学们边看边思考探讨:所谓“落后就要挨打”,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比起中日甲午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则告诉我们,无论时局多么艰难,都要坚持抵抗。我们的民族自古以来便有坚韧不拔这一品格,正是这种品格使我们的文明得以延续五千年之久。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继承传统,刻苦努力,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
二、城市履痕,畅想未来——走进威海规划馆
    8月13日,实践团来到了威海市规划展览馆,全面了解威海市城市形成过程中的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的发展进程。
    展馆坐落于威海市主城区东南侧,总建筑面积8600平方米,布展面积5915平方米。展览馆以“过去、现在、未来”的时空顺序为布展逻辑,将展馆分为城市概况、历史、建设成就、城市规划等13个展区。在近两个小时的参观中,队员们似乎进行了时间的穿越,跟随威海卫从屈辱的英占区到国民政府收复期,再到如今成为经济发展、生态文明的人文宜居城市。队员们深切的感受到了威海从沿海小镇到宜居城市的这一发展变迁中,城市规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威海今日所取得的成就,离不开政府领导的指挥带领,更离不开威海市民的理解支持。
    队员们通过本次参观,了解到了一座城市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感受到了学好专业课程的重要意义,意识到了我们新时代青年对于社会的使命担当。我们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如此,方有可能在日后为祖国的城市规划与发展贡献出一份绵薄之力。
三、村落溯源,因地制宜——探访东楮岛村
    8月14日,实践团来到了威海荣成市,探访在今年刚被列入第一批中央财政支持范围的中国传统村落:东楮岛村,考察村落现存海草房的现状,感受古村落在现代文明下的保护与重生。
    东楮岛建村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全村现有居民180户,存有海草房144户,多数有百年以上历史,最早的距今300多年。海草房是该村的传统民居样式,极具沿海地域特色,是胶东半岛渔民生活的创举。这些海草房成排联片,较好地保持了历史的“原汁原味”,体现了胶东海滨民居的特色,也是国内难得的生态民居活标本,是山东省两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之一。
    在参观中,给同学们留下深刻印象的莫过于海草房的“因地制宜”。梁思成先生认为,“建筑之始,产生于实际需要,受制于自然物理”、“其结构之系统及形式之派别,乃其材料环境所形成”。东楮岛村正是这一观点的例证。当地村民凭借沿海的地理位置,采用海草建房,形成特色鲜明的地区村落。作为未来的建筑师,我们是不是可以从东楮岛村中学习到“因地制宜”的哲理与智慧?相信这些思考能促使同学们在未来向建筑的地区特色、民族特点进行探索,使我们的建筑更具中国韵味。
四、万国博览,他山之石——品味城市青岛
    8月15日,考察团一行来到青岛,探寻建筑和园林在新式与旧式之间、东方与西方之间的异同。
    实践队首先来到迎宾馆和八大关进行考察。迎宾馆最初为德国胶澳总督的官邸,这座具有欧洲皇家风范的德国古堡式建筑坐落在信号山南麓,因三十年代作接待宾客之用而被命名为迎宾馆。八大关位于青岛市南端,是最能体现青岛“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特点的风景区。这里的建筑绝大多数始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是当时官僚资本家的私人别墅。因这里的建筑造型独特,汇聚众多国家的不同风格,故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希腊式的庄重、哥特式的浪漫、巴洛克的繁复、田园风的清丽……外国建筑史课程中出现的种种风格在此都或多或少有所表现。同学们时而拍照时而讨论,课上所学就这样不由自主的运用到了实践之中,同时也加深理解了各个风格的特点与特征,收获颇丰。
    如果说在八大关和迎宾馆,大家心中还怀有一份对百年前西方列强欺凌中国那段历史的沉痛和思索,那到了世园会,大家便可以以更轻松的心情审视园林的规划与建筑的特点。青岛世园会是各国园林园艺精品、奇花异草的大联展,同时也是园林规划和各国建筑的集大成处。在世园会园区中,大家不仅看到了祖国各地独具特色的建筑,也看到了世界各国不同风情的展馆。同学们在参观中不断讨论:北方建筑与南方建筑之间的结构体系有哪些异同、园区中哪些建筑做的稍有纰漏……这些交流超越了课堂的讲授,而在讨论中,同学们也增长了知识,增进了友谊,可谓一举多得。
    最后,大家来到了青岛大剧院进行参观。这是一栋典型的现代建筑:钢结构的骨架配合大面积玻璃幕墙的运用、单纯的色彩、简洁的装饰,种种此类都与传统建筑大相径庭。在参观中,同学们领略到现代建筑“少就是多”的独特美感,同时也陷入沉思:究竟什么样的建筑才是适合我们的,究竟什么样的城市才是我们想要的。如今的城市里,宽阔的马路、大片的玻璃、拥堵的汽车随处可见,但千城一面的现象越来越不能使人满意。一栋好的建筑,到底应该鹤立鸡群,还是贴近环境?一座好的城市,到底应该从高效运转出发设计,还是以人的尺度进行规划?这些问题都是新一代建筑师和规划师应该始终思考的。相信这次考察能为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和设计中提供灵感,启发同学们在更高层面上的思考,使我们未来的设计更具创新,更具深度。
    六天的时间很快过去,实践团的活动也就此告一段落。虽然考察调研已经结束,但同学们的讨论并未结束:作为新时代的设计师,我们应继承传统,温故知新,为中国建筑的继承发展而上下求索;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焚膏继晷,矢志不渝,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